2019风起“云”涌,智能化和5G改变云计算格局
2018年底,各大网站都在盘点2018年不同圈子里大事儿。但大多行业波澜不惊,有的甚至陷入了停滞,PC、手机行业都出现了一定的疲软,高科技风向标的纳指一路走跌。倒是,国内外云计算领域风景独好,一年间确实发生了不少值得关注的大事儿。
国外,AWS重磅推出Inferentia进军芯片领域,挑战谷歌TPU;国内,华为推出智能芯片和全栈解决方案,云计算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芯片级和深水区。BAT自从9月以来,纷纷调整架构突出云计算的重要性,云计算已经成为互联网大佬的标配,国内的云计算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如果预测一下2019云计算领域的重要赛道和趋势,我认为人工智能和混合云是两大值得关注的领域,而5G将是影响云计算的重要变量。
【AI需求呈现井喷,人工智能将成云计算重要赛道】
人工智能的场景越来越多。人脸识别、人脸解锁、智能语音助手,已经成为大多数手机的标配,智能手机成了真正的“无智能,不手机”;张学友演唱会上抓捕逃犯已经不是新闻,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安防领域的经典案例和场景,被广泛应用于酒店入驻、企业打卡、小区安防甚至家庭安全。
IoT万物互联为人工智能爆发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创造了庞大的需求。一方面IoT产生了大量数据,信息富矿成为AI高精准度的保证;更多联网设备的管理、运维往往需要更多的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在工业、交通、医疗等场景的广泛使用让智能云的需求日益迫切。
2018年,智能云成了国内云计算的最大亮点。很多云计算选手青睐于开放智能云平台,意图单点突破切入智能云市场,而华为在智能云领域动作频频,他们走得更远、扎得更深,格局也更大。
2018年10月,华为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召开华为全联接大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布了华为的AI战略和全栈解决方案,总结一句话:云、管、端各层面发力AI。
两颗AI芯片无疑这次大会上的最大看点:华为自研的云端AI芯片昇腾系列,基于达芬奇架构的华为昇腾910和华为昇腾310。昇腾910是目前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芯片,计算力远超谷歌及英伟达,而昇腾310芯片的最大功耗仅8W,是极致高效计算低功耗AI芯片。
如果说,AI芯片是单点突破,那么基于AI芯片推出整套软硬件开发者框架,则更像是全线出击。这套框架不但打通软硬件,而且贯穿从低底层算法到应用、从训练到部署,从云端到终端,构建了全栈、全场景的解决方案与开发平台。
人工智能需求呈现井喷之势,随之而来的是,智能云新场景的全面爆发。云计算是个成熟的行业,但与AI结合的智能云却是崭新的市场,它是云计算领域的全新赛道。真正All in AI的选手,会在智能云的各个环节全面布局。
2018年,华为云的发展战略已经覆盖基础研究、全栈全场景方案、人才和开放生态、以及内部效率提升。讲真,他们无疑是智能云赛道的领跑者。
【妄论马太效应为时过早,混合云将成新机遇】
云计算作为发展十余年的行业,TOP5的品牌都是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后来进入的玩家要面临技术的壁垒、品牌惯性,很多人担心云计算行业会不会呈现强者恒大的马太效应,云计算市场是否会被大佬长期把持。而事实上,混合云正在成为华为云等智能云选手的机遇。
投资业的真谛是“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IT运维亦然。云计算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满足企业的弹性需求以及高性价比,而混合云组合和多云架构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
单云模式部署简单,却存在不小风险。拥有海量用户的服务宕机,往往对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结果。单云模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往往难以得到可靠保障;IoT领域,电子商务企业的宕机带来的损失更是巨大。高可靠性,往往需要多重保险。
更多的选手入场,让人们对于云计算的选项更多,组合方式更为灵活,议价能力和性价比也更高,可靠性增强,宕机的风险也被有效化解。多云架构成为企业面临云计算大佬们最优选择。
多云架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容灾性要明显高于单云模式。很多人都拥有两个以上的邮箱,一个主邮箱,其他的作为备用邮箱。大多数人不会用同一家的邮箱作为备份邮箱,这种备份的意义不大。同样,多云架构也具有天然的容灾性和可靠性。
这也就不难理解,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采用多云架构,混合云成为很多企业选择。比如新浪、美图、小红书和秒拍等企业都是多云服务商并存的架构。2017年,全球已有高达85%的大中型企业,采用“多云”战略,选择单一公有云的企业仅9%。
多云结构也正在改变云计算市场格局,后进入者凭借云基础设施性能速度优势、智能云场景积累、借助混合云构架和解决方案,不断开拓云计算的新场景,也在不断渗透进入云计算市场。
比如,在基因测序领域,对于计算量就有者超高要求。武汉一家名为未来组生物科技公司里,按照传统方法部署,上万个样本测序项目需要数百万核小时;而在借助华为云提供的高性能服务器之后,仅用了数万核小时就完成任务,效率提升上百倍。
【5G红利将至,云电脑改变整个IT格局】
每一次网络革命,都催生了IT革命浪潮。互联网与宽带革命,刺激高性能电脑的需求持续旺盛,互联网内容也从图文时代进化到了影音游戏时代;同样,智能手机过去十年的崛起,也离不开3G网络的普及。
移动设备在过去几年至少发生两次大规模融合,一个是触屏手机具有电脑的交互,让手机成为移动的小电脑;另一个是同样作为便携设备的笔记本和平板之间的融合,微软从软件企业变身硬件厂商推出了surface系列,对标的恰恰是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从性能、交互方式上看,笔记本和平板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
2019年,5G将成为网络进化进程中新的关键节点,下一次的融合发生在手机与电脑之间的深度融合。
(华为云电脑——手机上使用电脑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
在硬件方面,手机的多核处理器,已经能够轻松处理办公、影音乃至游戏娱乐等各种应用,1T存储、8G运存已经成为很多旗舰手机的标配,手机的配置丝毫不逊于电脑。而在软件方面,5G环境下,可以让手机变成云电脑,即便是一台安卓手机上,也能够运行微软的Windows,手机变电脑已经不再是梦想。
华为最近就在多款手机上推出了云电脑黑科技,本质是把手机变成瘦客户端。其原理并不复杂:通过5G网络,将华为云桌面集成到了平板和手机终端,借助云端的桌面虚拟化技术,以及端侧芯片集成的AI解码功能,可以瞬间将手机变成电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享受华为云端的各项云服务。
如果说触屏的出现,是终端的交互革命,那么,伴随5G推出的云电脑的出现,将是云端的架构革命。一旦广泛使用,广为用户吐槽的三大系统iOS、Windows和安卓互不兼容状况以及割裂体验将不复存在。云电脑将是划时代的革命,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To B的企业用户,还将影响广泛的To C端的消费者。可以预计,云电脑将改变整个IT行业的格局。
而受益于这一变化,华为云在2019年也很有可能借力开拓部分To C市场,成为最先享受5G红利的业务。华为云能否成为下一个华为终端?我们拭目以待。
【智能云铁人三项,华为云如何弯道超车】
智能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想要成为全球智能云赛道上的赢家,与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一样,都需要铁人三项能力:技术、产品和运营能力。技术是难活儿,产品是累活,运营是苦活。
华为云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要在三年内进入全球云计算五强和国内两强.这对于群雄环侍的云计算市场,错过云计算黄金时代、起步仅两三年时间的华为云而言,相当有挑战性目标,也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实现这个目标,对于华为云而言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上面智能赛道的铁人三项能力。
在技术方面,华为云拥有芯片级的研发能力,智能芯片计算性能和功耗直接对标谷歌和英伟达,而基于“达芬奇计划”的全栈全场景框架,让普惠AI成为完整闭环,则说明华为云是全能型技术选手。
在产品方面,华为云针对不同场景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和框架。除了面向AI场景的昇腾910和310芯片,华为近期又推出了ARM架构的服务器产品,将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华为还针对不同场景的智能云需求,定制不同的解决方案,如针对智慧交通的TrafficGO,针对车联网的iVehicle,以及针对工业和园区多种场景的解决方案。
而在运营方面,华为多年全球化经验足以背书,已经拥有全球范围的销售网络和快速部署能力,比如在南非,华为已经服务了20年。现在,华为云已经在东南亚、欧洲、拉美、非洲完成全球部署,在全球37个地区提供云服务。
凭借智能云的铁人三项,华为云拿下了很多难得的大单。比如,有着“国社”之称的新华社,对于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们使用的云服务要安全可靠、快速处理,还要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华为云的高速、可靠性以及全球运营能力,以及一直坚守的三不原则(不碰数据、不做应用、不做股权投资),最终成为新华社海外云服务提供商。
【结束语】
很多人用七年作为衡量互联网企业发展周期,这和一万小时定律一样,七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互联网业务从萌芽发展到一家伟大的公司。
云计算在2005年提出,历经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将近两个互联网周期。于是不少人认为,全球云计算格局已定,即便有新的玩家跳进来,也不会对现有格局带来太多改变。
现在看,这种想法太过狭隘,他们或许没有看到,人工智能等新生业务的崛起,他们正在成为改变云计算格局的新赛道。华为云错过了云计算的最早的风口,却迎来了智能云的新赛道。华为云在智能芯片、全栈架构以及丰富的智能场景中,以及5G技术深厚积淀中,已经找到了侧翼杀入云计算市场的战法。
互联网永远褒奖那些敢于创新的企业,在云计算市场,这点同样适用。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相关阅读:
中小企业采用云计算的三大障碍
企业级开源治理里程碑——开源治理论坛精彩抢先看
首届云原生产业大会开幕,告诉你真正的云原生机遇与实践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