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金矿:大数据产业园扫描与分析
大数据是帮助企业利用海量数据资产,实时、精确地洞察未知逻辑领域的动态变化,并快速重塑业务流程、组织和行业的新兴数据管理技术。目前,我国正加速向大数据强国迈进,产业高速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大数据相关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截至2018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200亿元,并将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在产业良好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本文将从工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三个方面对产业及园区进行扫描与分析。
工业互联网的“血液”-工业大数据
工业互联网是大数据的重要应用场景,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工业互联网关注制造企业如何以工业为本,通过“智能+”打通、整合、协同产业链。催生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价值链/区域产业集群的效率。
工业大数据技术、工业大数据系统是PaaS层的重要核心,基于这两项模块,平台层得以实现对边缘层、IaaS层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高质量储存与管理;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可视化等技术,将数据与经验相结合,支撑应用层各种分析应用的实现。
国家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有着较高的重视程度。工信部于2018年6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与《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工作计划》,目的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于2018年8月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政策的鼓励下,工业大数据产业有着较高的增长空间。在2018年,我国工业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了292亿元。随着技术不断推进与市场转型,根据中国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联盟预测,到2020年产业规模可达822亿元。
然而我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园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数据孤岛、挖掘数据价值难度高、缺乏数据管理思维等困境。艾瑞针对困境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 鼓励工业大数据创业创新。扶持大数据创新开发团队,打造大数据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筛选出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点行业和商业模式。通过采取政府购买和一定补贴的形式,鼓励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大数据领先企业建设大数据平台,开放平台数据、计算能力、开发环境等基础资源,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2. 积极推进共享开放。以企业为主导,通过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促进数据流通共享。
3. 降低工业企业的大数据技术门槛。帮助工业企业构建数据化思维,基于数据开放平台构建大数据应用生态,通过加强宣传等方式鼓励工业企业选用适合的大数据平台,逐步推动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汇聚数据资源,从而降低工业大数据应用的门槛。
4. 推动龙头企业试点示范。选择一批具有创新性、典型推广意义的工业企业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发展模式和路径,树立行业标杆,共享成功经验,加以宣传推广,出台鼓励支持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的相关政策,尽快培育出一批依靠信息化、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工业大数据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在上述四个方面,自2018年以来,贵阳、广州、杭州的工业大数据产业聚集态势良好,值得学习借鉴。2018年1月,贵州省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其中,贵州省工信厅通过“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实施一批专项,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推广网络化生产新模式,推动企业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改造,全面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建模与分析、智能化决策、智能化管理水平。
贵州将通过加大统筹力度、财税金融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加大示范宣传力度四个方法,以2年为一个阶段,推动该地区工业大数据产业聚集协同发展;广州开发区作为中欧冠过首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具备创新基础与资金优势。2018年1月,广州市开发区与信通院签订合作协议。
阿里云与航天云网入驻广州黄埔开发区,同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创新平台、广东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上线,形成了两大龙头企业带动,三大平台协同的发展模式,推动开发区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同时,杭州也在大力推进“1+N”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其中“1”指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supET平台由阿里云的ET工业大脑、工业IoT开放平台、中控的工业控制与数据平台、阿里巴巴的淘工厂平台组成。“N”指supET采用开放协作模式,联合工业龙头企业、各类服务商等共同打造N个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的工业大数据平台。
千亿朝阳产业-医疗大数据
目前,我国医疗健康数据已有超百Exabyte,并在加速增长。医疗大数据产业上游是数据供应商或储存计算服务(云服务商)。中游企业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多为具有影像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义分析等核心技术的技术型企业。下游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分为B端和C端。B端包括医院、药企、政府、保险、PBM等企业,最终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我国的市场规模,截至2017年,已超600亿元,并将保持增长趋势,随着5G时代的到来,到2020年预计将超过千亿元。
然而,我国医疗大数据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多个细分场景仍在探索,少数进入市场启动期。产业再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以下痛点:
1. 将数据转移至云端。医疗机构/企业数据中心设备数及数据量快速增长,面临着云时代的选择,机构/企业缺乏数据管理能力(快速计算能力及灵活储存能力)。
2. 数据安全性。企业的数据安全性仍面临着组织化、专业化黑客的攻击,机构信息防护水平参差不齐。
3. IT人才需求。企业对组合型人才需求较高,如应用开发、IT支持、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安全维护等。
4. 数据孤岛。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壁垒,检测水平、标准不统一,数据口径及相关指标对应难。
针对以上痛点,医疗大数据产业聚集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国家层面也在政策方面鼓励,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发展。2017年12月12日,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第二批国家试点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根据部署,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第二批国家试点将在山东、安徽、贵州三个省开展。与江苏、福建(属第一批试点省)作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建设及互联互通试点省。根据要求,各试点省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加强省部共建,加快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及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信息平台,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规划应用发展。
目前第二批产业园试点发展情况如下:
山东—“1+4“五大生态系统
山东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居全国第一,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与健康医疗相关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基础扎实,云计算、大数据、量子传输技术全国领先。山东通过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采集和汇聚全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全完善基础资源、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四大基础数据库。同时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开放,建立跨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
2018年4月27日,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签约仪式在济南山东大厦举行,济南市成为全国首个启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试点城市。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移动、浪潮集团、国新控股、中国太平洋保险等10家公司共同组成,作为投资方、建设、运营商与济南市政府共同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
浪潮集团作为中国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发起方,自2011年起,协助山东省卫计委建设“山东健康云”,目前平台已对接17市、131个县(市、区)、95家三级医院、132家二级医院、354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储数据达到65.15亿条,精准匹配908万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和病例数据。下一步将以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完善科研、创新、交流、融资、交易五大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带动健康产业链发展,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与发展经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安徽—“全系数字人”
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的核心部分,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云机房建设已经选址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建设中部中心健康医疗数据汇聚平台,建立中部中心和中部各省健康医疗数据平台数据汇聚机制,协调中部各省按照“应汇尽汇”的原则和标准规范要求,启动存量数据汇入中部中心,建成中部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库。依托健康医疗数据汇聚平台,对中部中心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形成基础资源信息、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全基因组数据和电子病历等健康医疗数据基础库。支持各类应用开发主体从个人、医疗机构、疾病种类、药品种类等维度关联融合数据,开发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主题数据库,并实现增量数据的实时整合处理。
安徽健康医疗大数据总部基地位于合肥高新区习友路与孔雀台路交口西南侧,占地243亩,总投资约15.2亿元,安徽省计委、合肥市政府、科大讯飞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互联网+医疗、物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医疗、云计算、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方式,共建智慧医疗体系。
贵州—“云上贵州”
“建设医疗健康云”+“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开放”。各级政府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工程建设运行的领导协调,加快“医疗健康云”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迁移,统筹卫生计生、教育、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业、商务、安全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管、体育、统计、旅游发展、气象、保险监管、残联等部门,建立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到2018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部与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交会对接,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环境等基础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共享。
2017年,云上贵州大数据科学应用中心与贵州云上医疗科技管理公司于国家数字产业园内签约。双方表示,将利用云上贵州公司大数据基础设施、战略品牌、投融资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等相关资源,发挥研究中心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计算方面的核心技术优势,结合云上医疗在医疗大数据、大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和积累,实现共赢,创造价值。
金融后台服务的核心驱动力-金融大数据
金融大数据的服务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主要可分为四个领域:信贷领域、支付领域、保险领域与财富管理领域。
金融大数据是金融服务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广泛被金融机构认可。从科技在金融服务行业的应用阶段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应用的流程来看,大数据技术在各个环节都有涉及。AI重数据分析和应用,物联网重数据采集,区块链和云计算重数据存储,大数据技术贯穿始终。
随着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后台业务与前台业务的分离,表现为后台业务离开了传统的金融中心区域,信息技术服务,金融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和处理等都将不同程度地从前台业务中剥离出来,交由专门的子公司或他公司运营,为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这些金融服务提供企业将聚集在一起,形成以金融科技为引擎的金融服务区。
目前,产业园区发展较好的城市为北京与上海。北京从发展路径上来看,一是政府大力支持,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房租、税收、人才引进等政策,并配置了产业发展基金。二是人力资源丰富,北京拥有20所“211院校”,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是产业配套完整,全国约80%的金融机构都将其总部及研发中心设在北京,且信息业、大数据行业也十分发达,聚集了国内百强软件企业的三分之一。2018年6月,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落户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计划引入领军金融科技企业,培育金融科技产业链,对接优质金融要素资源,并将在城市副中心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比照自由贸易区,争取金融开放政策先行先试,推动副中心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香港企业仕伟杰、独角兽涂鸦智能、互联网巨头新浪金融等五家龙头企业已经签约入驻产业园。
于2017年12月,上海也宣布在普陀区成立第一个金融科技产业园。上海科技金融产业园所在的10平方公里,将加强城市形态设计、推进整体更新,形成发展空间较大、产业载体业态丰富、产城高度融合的区域。普陀区还积极融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大局,以长风生态商务区为依托,目前发展的并购金融集聚区集聚了一批功能性平台、一批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以及专业服务机构,构筑起良好的金融生态体系。普陀区与复星集团、德邦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整合金融资源整体入驻,还与上海金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本区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
除了北京与上海,其他地方城市也在发展含金融大数据产业的园区,如南通大数据园,胶州金融大数据与物联网产业园,郑东新区产业园,大连金融服务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