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频被泄 期待牢固“防火墙”
中国IDC圈8月26日报道,一位朋友近日遇到件烦心事,刚加的陌生QQ好友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手机号等众多个人信息。无独有偶,另外一名近期购房的朋友也常会接到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最多一天接到了十几个。
个人信息为何会被泄露?又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第一位朋友是珍爱通会员,拥有比普通会员更多的查看权限和沟通渠道。但她在百度上搜索竟发现了自己珍爱网的征婚主页,主页上清晰地显示了不少私密的个人信息,这让她感到很恐惧,同时也对网络征婚丧失了信心。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发现,不少淘宝店铺都提供珍爱网找人服务,为买家提供会员资料。而卖家则往往通过与买家寻找的会员聊天来获取其联系方式,之后转卖给买家,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实际上,不仅是注册的征婚网站,租房、购房等留下的个人信息会被泄露。会员卡、美容卡、购物、注册网站等等……公民的海量个人信息正通过不可知的渠道流向社会,而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公民带来的危险也数不胜数。
高科技的发展和利益的驱使,使得个人信息的泄露已渗透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统计,在人的一生中,个人信息的泄露超过上百次,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个保守数字。
2008年,深圳10万孕产妇个人信息遭泄露,包括孕妇的姓名、出生日期(婴儿)、户口性质、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就诊医院及预产期等,均被不法分子获知并倒卖。2012年11月,有黑客破解并侵入贵阳人事考试网盗取考生信息,并将相关资料交给“客户”,资料涉及当年贵州省几乎所有国家组织的各类考试考生名单和人员信息,甚至还包括贵州省和贵阳市在内的全国56个省(区市)、市人事考试网站的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
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特别增加了打击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条款,各地也有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人由于贩卖个人信息而被判刑。但总体来讲,个人信息被泄露仍呈愈演愈烈之势,这说明仅仅依靠这条法律规定,尚不足构筑起保护个人信息真正的“防火墙”。
调查显示,在个人信息被盗用滥用时仅有4%左右的人进行过投诉或提起过诉讼,这与现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存在缺陷关系很大。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基本大法,也没有形成企业、社会、个人职责明确的制度体系,只有形成国家法律、社会公德、企业规章、个人意识的“多维”合力,才能构筑起个人信息的“保护网”和“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