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成为支付风险源头 央行将全面提升支付安全强度

2019-05-24 10:28:41  浏览:599  作者:IDC圈

近年来,技术创新与支付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支付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信息泄露已成为支付安全问题的风险源头,人民银行作为支付行业的监管者,将全面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提升支付交易安全强度。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化、支付服务的移动化、参与主体的多样化,支付风险呈现蔓延速度快、隐蔽性强、潜伏期长、外溢效应明显的特点,支付行业在敏感信息保护、客户资金安全、业务连续性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当日,范一飞在“加强信息保护和支付安全 防范电信网络欺诈”研讨会上介绍。

面对当前支付安全形势,只有找准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范一飞表示,一段时期以来,一些行业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不法分子利用所泄露数据刻画客户身份并实施精准诈骗。信息泄露成为资金犯罪的基本作案条件和支付风险源头。

对此,央行表示,保护好个人信息是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要加快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从源头控制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针对手机的电信网络欺诈手法不断花样翻新,加剧了支付风险防控的难度,给公众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电信网络欺诈手段多样化,实施成本低廉,隐蔽性与成功率较高,给支付体系前中后台的风险防控都带来了巨大挑战,线上、线下支付交易安全亟待加强。”范一飞表示,防范电信网络欺诈是一项系统工程,央行将推动支付产业各方携手合作,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建立健全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支付风险防控体系,共筑支付安全防线。央行还将多管齐下,在账户管理、身份认证、转账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支付交易安全强度,确保用户资金安全。

此外,部分从业机构对信息泄露与电信网络欺诈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估计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风险意识薄弱已成为导致支付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范一飞表示,防范电信网络欺诈是一场持久战,要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让支付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公众参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欺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其他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