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选项系列:公有云能省钱、省事?并不一定

2019-05-24 10:28:41  浏览:635  作者:IDC圈

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而言,现在上不上云已经不是问题,而是如何上云的问题。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有上云意愿的达84%。虽然上云是肯定的,但到底要上哪一种云却是需要决策的。特别是具体到业务,到底要上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让这个决定更困难的是,今天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相互矛盾的说法。比如,有的说公有云省钱,有的说费钱?有的说公有云安全性高,有的说还是私有云安全。到底该信哪一个?

本期我们邀请了两位专家,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位是北京微步在线科技在线有限公司(简称微步在线)联合创始人、CTO任政,另一位是至顶网副总经理兼CTO高书葆,至顶网副总编邹大斌主持本次对话。

公有云选项系列:公有云能省钱、省事?并不一定

任政所在的微步在线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威胁情报领域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用户提供办公和生产环境流量检测、本地化的威胁情报中心和态势感知等平台。公司业务全部部署在公有云上,使用了600多台云主机。曾先后试用过AWS、阿里云、UCloud、美团云等多种云服务。作为CTO,任政领导了业务上云全过程。

公有云选项系列:公有云能省钱、省事?并不一定

高书葆所在的至顶网是一家传媒公司,早些年IT系统部署在托管机房,后来切换到公有云,再后来经历了公有云服务商的切换。通过云服务,将IT支出节省了70%以上。高书葆主导了整个决策过程。

省钱,省事,更高可用性?

主持人:为什么要上云,现在我们听到最多的说法是选云省钱、省事。两位所在的企业当初为什么上云,是为了省钱,还是为了省事?

任政:对,基本上是,但是我的说法略有不同。我最关注的一个是快速调整支出;第二个是提高效率。早先我做技术人员时对这两点意识不到,到自己负责运营公司才开始关注。

为什么说上云能节约?举例来说,如果企业买实体服务器来支持业务,业务上线后如果需求发生变化,比如运营不理想要下线,机器怎么处理就比较麻烦,而这种变化是经常发生的。通常只能调配到其他业务系统,但不同业务其实对服务器需求不同,配置不同,换到其他业务也未必经济。另外,传统IT部署模式需要对机器配置进行更改和维护既频繁又很麻烦,云就非常方便,想降配、想升配秒级完成。自然就能节省开支。

第二是效率。自己卖的机器需要自己装系统、打补丁、负责运维,而上云后这些统一由服务商负责。有必要提出的是,不同服务商在这方面工作时支持的自助程度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选型时评价服务商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这两点我觉得上云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高书葆:对于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从我们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也是如此。第一次我们从租用传统IDC机房换成云服务,当年成本就降了50%以上。另外,上云后运维的确也省了很多事,特别是一些我们之前没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好解决。因为云上有一些SaaS工具可以接入进来。当然,这个过程中你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架构的分析、系统的解耦,最终取得的结果比较理想,业务也没有受到影响,算是成功。

关于公有云的好处,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能带来更高的可用性。中小型企业机房出事故的概率一定远远大于公有云,我们之前平均每个月系统会出现一次问题,但上了公有云之后,故障次数明显减少。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主持人:关于公有云有一种说法,就是当企业云用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公有云未必很省钱。因为换成私有云可以完全定制,完全为自己所用,到一定规模反而会省钱。您对此的观点是否认同?

任政:我同意。当你业务规模足够大之后,上了公有云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云没有你想象那么好。因为上了规模之后你的业务就会有很多特殊性,而公有云重点在“公有”,就是大部分人通用的需求在公有云上都体现出来,但个性化的需求想在公有云上体现就很困难,不如自己建私有云。实际上,特殊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公有云反而会掣肘,因为你不能那么灵活地去开展一些很复杂的业务,你只能用现有的这些服务,相当于被困住了。所以IT规模越大上公有云越要慎重。

其实,当业务需求个性化多了之后,行业云也是一个选择,比如今天金融市场有金融云,政务市场有政务云。这个市场盘子很大,也很赚钱。因为甲方用户相对固定,云服务商也愿意给你定制化,比如提供独立的机房、独立的服务,甚至独立的团队,甚至接近私有云。

高书葆:我同意任政的观点。公有云我认为最适合的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和传统互联网公司。

中小企业采用公有云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因为云有很多软件定义的东西,效率很高,能省钱。而大型企业业务层分得很细,有些业务适合公有云,有些业务(如ERP、财务系统等)可能就不适合公有云,它们之间要对接,可能混合云更适合它。再往大了做,成为某一个行业最大、最强的,比如京东、美团,它可以把自己的云能力输出,最后就变成云服务商了。

处于这中间态的企业,规模做大以后,业务线越复杂越细,再用公有云很有可能是不省钱的。比如,一些对外提供服务的公司,如CRM工具,你用户量非常大,市场很大,你可能要针对不同地区或者不同行业提供不同服务,需要一个定制化的方案,在公有云上很难行得通。

任政:公有云是因为规模大才能降低成本,如果为每个客户定制一个,实际上它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这时候就会发现你付了钱还驱动不了云服务商,最后只能分道扬镳,自己建私有云。

高书葆:我觉得今天云服务商对做生态非常重视、甚至狂热,主要目的也是借助合作伙伴之力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问题。

上云路上的“坑”

主持人:你们自己或者你们身边有没有上公有云很失败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例子。比如,原来以为很省钱或者是很省事,后来发现根本不是,或者选错了不得已从一家换到另一家,走了弯路的?

高书葆:早期上公有云不少企业经历过这个过程,换过云服务商。但我不认为这是弯路,我认为只是因为业务发展后来不再适合了。我相信最开始选择一个云时,它是能满足你当时的需求,否则你不可能用。后来可能你业务的发展了觉得它不适合你,或者说因为它价格更贵,你有了新的选择。

我们一路走来也换过几家云服务商,有的是价格上的原因,因为有更便宜的选择,也有能力不够,缺少我们需要的服务,而更多的是服务上,比如备案慢、客服响应慢等。

任政:我也基本同意书葆的观点。关于没达到预期的上云案例,我碰到过,但都不算是绝对失败。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一个原因是刚开始选了比较小的云服务商,因为当时的应用没有那么复杂,业务量也不大,加上小云服务商正好搞一些促销活动,就选了。之后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云服务功能,而云服务商发展得没这么快,甚至被市场边缘化和淘汰,不得已只能迁走,这是一类。

另一类是当初选了一些相对比较大牌的,比如选了国外的云服务商,并试用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因为云服务的落地问题、支付不太方便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没办法用,只能重新选择。我们自己的经历,以前用了一些国外的云服务,当时只支持信用卡支付,我们没有,最后用我个人信用卡支付。刷完信用卡之后,发票还是英文的,公司要拿这个发票去做翻译,翻译出来做公证后税务才认,很不方便。

高书葆:关于上云的“坑”我再补充一个被忽悠的案例。云刚出来的时候,曾有一家做了虚拟空间出租的公司称自己是做云的,并以很低的价格和一些企业签订了8年的合作,是预付费。后来这家服务商做不下去了,倒闭了,企业预付的钱也就打了水漂。在早期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这一路走来,请两位谈谈上云这些年的总体感受。

任政:刚上云时我们是很谨慎的,公有云传统的四大件,即主机、网络、存储、数据库,我们刚开始只用了主机,其他都是后来慢慢才用的。比如,刚开始数据库就是我们自己买主机、自己部署,后来我们先在一些边缘业务上用了云数据库,发现很不错,比我们自己搭的好很多方便很多,于是我们将业务逐渐往云数据库上转,我们的存储也开始往云存储上转,慢慢地就真正云化了。

总结我们这几年的经验,我建议准备上云的企业,刚开始可以先试试,经过验证就可以全面拥抱云了。我认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云服务的基础四大件已经很稳定了,也基本不存在捆绑性问题,可以放心用。

高书葆:任政所说我很赞成。我的感悟和大多数上云后的人一样。第一,用云省钱了;第二,网络稳定了;第三,扩展性好了。

另外,上云以后你会发现在云上有很多应用,比如开放搜索、各种金融SaaS软件,通过API就可以使用,很方便。而且,选择余地大了很多。还有,迁移就更简单了。有人说我业务太大迁不了,我觉得除非你业务数据量特别大,拷就好多天,否则现在迁云就是数据拷贝时间,其他的工作量其实不多。总体上说,云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相关阅读:

MSP未来可期,Bespin Global小荷已露尖尖角

电信、腾讯云、魅族等被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

大数据技术服务商东方金信获腾讯数亿元战略投资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其他推荐

返回顶部